在沒有社群軟體跟智慧手機,甚至連網路都還沒有的8、90年代,年輕人靠著各種聚會來交流及做些傻事。比方說滑板,就是一種聚會方式。你會很容易發現,同性相吸的道理;當然,也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例子。所以也會很容易發現到,大家聽的音樂類型很近,彼此喜歡的事情也雷同,只是平常在做的事情不一樣罷了。
抱歉,可能隨便問個年輕人,講到滑板跟品牌,馬上會提的是現在超紅的Supreme。但是,那不是我們的作風。用在台灣的我們來舉例,以前沒有YouTube也沒有Spotify的時候,看滑板錄影帶時,最興奮的除了選手的動作之外,就是所配上的音樂。很多人抄下來後,跑去Tower Records找來聽。在美國,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只不過,他們還有現場表演可以去看。很多當時在地的樂團要演出,都是自費做宣傳的,所以他們找朋友或同學繪製或設計傳單跟海報,貼在唱片行、滑板店,還有讓年輕人去發送,畢竟那樣的族群是正確的。先以加州舉例子,像是以硬派到底的The Black Flag,還有大家都喜歡的Metallica。Black Flag是Hardcore的代表樂團之一,激進的風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先前提過的電影《衝破巔峰》中,就有段滑板仔晚上跑去看Black Flag現場的橋段,後進的Hardcore Punk樂團Rise Against在片中翻唱Black Flag的歌。樂團的四個長方形Logo,其實是前團員Raymond Pettibon所設計的。當時是沒有在市售樂團周邊的,都是在現場演出時販售,於是不論是T-Shirt或是貼紙,甚至是刺青,都成為了某種族群認同的象徵,而在當時台下有個熱衷滑板的小男孩,後來不僅拿到冠軍,長大後還組了個龐克樂團叫做AMEN,他是Casey Chaos,雖然在台灣不算有名,但是AMEN不僅有著大前輩Henry Rollins的背書,也有System Of A Down吉他手的協助。
這樣說吧,若沒有Black Flag,或是洛杉磯滑板少年們的支持,在後來次文化爆炸後,就不會有被稱為加州龐克風,以及第三波龐克復興的事件發生(這個故事容後再敘)。很多大家喜歡的樂團,就不見得會有這麼多機會曝光,我們遠在台灣就不見得會聽得到了。像是Green Day或甚至關史蒂芬妮,搞不好還不會像後來那麼紅呢。不過,曾經的樂團是帶著點些批判,後來轉變成幽默諷刺,這點就連滑板上的圖案也跟著改變,有些新興品牌的概念也是如此,如果失去了這些在年輕人次文化中的反動力量,似乎就不成立了。這樣的狀況,跟紐約的塗鴉創作發展很類似。同樣的,講求個人特色的風格,以及對傳達訊息的信念,當時以滑板為主的次文化,孕育了非常多包含導演Spike Jonze的創作人才。
再回到音樂上,比較資深的搖滾迷會記得,還是長髮時期的METALLICA,有次巡迴演出被迫中斷,原因是主唱玩滑板摔斷手。當時被稱為四大鞭團(Thrash Metal)除了METALLICA之外,紐約的ANTHRAX也是滑板一族。相較起當時風行的華麗重金屬,次文化年輕人更喜歡重口味且速度感強烈的Thrash Metal。長年替METALLICA繪製封面的,是大大有名的插畫家PUSHEAD,樂團很多骷髏頭圖案都是出自他的作品。他接案的風格,是自己若不喜歡對方的音樂,絕對不做。原因或許是他曾經是玩樂團的,後來也成立的唱片公司吧。如同Black Flag的例子,PUSHEAD的圖案出現在許多地下樂團的專輯及週邊商品上,當中也包含了滑板的圖案,其實赫赫有名的THRASHER(雜誌及品牌),就是他所繪製的。PUSHEAD替龐克樂團THE MISFITS所繪製的骷髏頭封面,不僅是滑板上的圖案,後來更沒想到影響到日本,成為品牌BOUNTY HUNTER成立時的重要元素。
尤其是日本的潮流,在整個90年代幾乎是複製美國西岸(以洛杉磯為主)過去,相同的要素是混搭再創造。就拿龐克樂團來說好了,加州樂團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多了些重金屬、Ska及雷鬼、嘻哈饒舌等元素,再加上很多團員後來都穿著滑板品牌或是工作服,造就了另一個的流行風潮。知道當年有多少人穿著寬鬆Dickies短褲,配上白色Hanes短T或背心,腳穿運動襪跟基本款Vans嗎?跟你說,超級多!
(撰文:鬼鬼,貓下去酒友,曾任唱片娛樂行銷企劃及出版,以致樣樣能屁上兩句卻學術不精之資深無差別潮流時尚文化藝能編輯,現主持臉書粉絲團 @時髦宅男不靠南oshare otaku talk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