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末,你的大學時期,那是一個等不及要吸乾這世界的一切所有的年紀,就算拿垃圾餵你,你可能也會細細品嚐並允指回味樂無窮。
在網路還沒那麼盛行的年代,你每週少逛一次唱片行,並詳讀每張不管有沒有營養的側標,為的只是要找到各種可以滿足耳朵或是虛榮心的音樂,以填補你青春期那些無以名狀似有若無或根本只是假裝出來的空洞憂鬱。
你聽Oasis大戰Blur,你聽Velvet Underground然後Lou Reed;你惡補The Beatles的同時也像是做功課般地聽Bob Dylan,然後The Pulp或The Smith他們說也不能放過,練琴的時候免不了Nirvana聞起來像是年輕人的味道或是Green Day的籃子案件。可是其實到最後其實最常在車上聽的唱片是陳綺貞范曉萱張惠妹和楊乃文,而且這所有女孩們的聲線都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點給你不同的幻想和體會。
除了音樂,電影當然你也都囫圇吞棗地不管三七二十一什麼都吸收。
在文青這個字還沒有被用爛成為嘲笑他人的代名詞之前,你除了好萊塢不想錯過之外,那些根本聽不懂語言的歐洲南美洲電影你也沒有放過。真善美戲院有什麼就翹課去看什麼,連一年一度的漏夜排隊金石堂金馬影展購票大拜拜你也想辦法躬逢其盛。可能有好一大半你有看沒有懂,可能也有些看了之後讓你頭痛或是心痛了好久。
但在那個時候,就算再怎麼艱深的音樂和電影,也都比女孩們好懂多了。
即使到現在這樣的年紀,如果要你在讀完「罪與罰」和「與一個二十歲的女孩深聊」之後寫一篇心得報告,你一定會選擇「罪與罰」。畢竟這麼多年過了,你也從來沒有真的搞懂過關於女孩的所有心思縝密卻又盤根錯雜的細微末節。
某個平常日的蹺課下午,你在家裡那台sony的映像管電視轉到了HBO,不小心看了一部電影,而那個當下你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將會如何影響你這大半輩子。更糟糕的是,那女主角就這樣成了你這麼多年來的那個女神。
那部電影叫做Before Sunrise,中文翻譯為「愛在黎明破曉時」。電影劇情很無趣,無趣到幾乎沒有雷可以爆。來自美國的男主角和來自法國的女主角在歐洲布達佩斯前往維也納的火車上相遇,於是他們一起在維也納下車,聊了一整天的天,去了許多地方,在公園裡溫存了一夜,隔天一早他們沒有留下彼此的聯絡方式,女主角繼續坐火車回法國,男主角坐飛機回美國,電影結束。
是的,這部電影就這樣結束了,劇情就是如此而已。
以上描述沒有忽略任何劇情支線,也沒有簡化這中間的所有過程,這就是一部什麼劇情都沒有的電影。基本上就是在日出之前,看著他們一直聊天一直聊天,從完全陌生聊到有點曖昧,從有點曖昧聊到在車站流著眼淚告別。
你那時候覺得這部電影真是媽的浪漫翻了,為什麼會這麼晚才看到這部電影。
那些由看似不經意的聊天所建構出來的對白,男女主角慧黠而機智的觀點和神態;維也納美麗的街景和小巷,那些計畫之外的旅行邂垢。你愛上了關於這部電影的所有一切,甚至許多年後你還找出了電影中他們去過的唱片行和咖啡店,摩天輪和那個溫存的公園,親自跟著重新走了一遍。你還從美國的Amazon買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劇本,因為對話如此精彩,所以閱讀著劇本可以一字一句地看得更仔細且過癮。
當然你想要像男主角Ethan Hawke那樣帥,頂著不羈的油膩長髮和隨性的皮衣T恤,還有迷人的憂鬱眼神和像是大男孩般的燦爛笑容。但除了男主角,要命的是女主角Julie Delpy居然就這樣撞進了你的生命。不只是笑容和眼神,更要命的是他在和男主角聊天或是談論著所有事情的語氣神情,你簡直不敢相信為什麼這世界上有個人可以有這樣的容貌,可是卻同時還擁有溫柔智慧以及要命可愛的幽默感!
也許你當時還可以試著說服自己說:「他只是個演員,他在電影中的角色是被編劇和導演塑造出來的。真實世界的他根本不是這個樣子,不可能這麼美還可以這樣聰明自信優雅並且這麼有幽默感的!」一直到後來你又看了Before Sunset和Before Midnight,這兩部同樣是男女主角在劇中不斷聊天說話沒有什麼劇情的電影,你才發現Julie Delpy居然也是編劇的其中一人,而且他的角色多數的對白幾乎都是他寫的。除此之外,他自己也是個導演,而且他編劇導演的電影還意外地好看。後來他甚至出了一張個人唱片,自己創作詞曲演唱。雖然不是什麼音樂很不得了的唱片,但充滿法式民謠風情又有點狄倫式的口語唱腔,卻也滿滿地屬於他自己的風格。
Before Sunset 的電影結尾,應該是目前你最愛的電影結尾前十名之一了。已經到了而立之年的女主角和男主角終於在巴黎相遇並又度過了一個聊個不停的午後,最後一幕場景在女主角位在巴黎的公寓裡。她拿起吉他坐在床沿,對著坐在沙發上的男主角唱著一首自己寫的簡單華爾滋,而這首歌說著這些年女主角對男主角的心情。影片結尾,他在廚房燒著水,並伴隨著Nina Simone的歌聲搖擺著。男主角得要趕飛機回美國了,卻仍坐在那張沙發上依依不捨並帶著微笑看著女主角在廚房裡隨著音樂唱著,並模仿著Nina Simone說話的聲音說:
"Baby, you gonna miss that plane.”
男主角只是微笑地說著:”I know”,電影就結束了。
幾年後,你在MSN上和另外一位女神聊天,並跟他說Before Sunset中Julie Delpy拿著吉他坐在床沿自彈自唱的時候,是多麼地聖光充滿但卻又同時邪惡地充滿誘惑。女神說:廢話!不然你以為我學吉他幹嘛?!
九零年代已經過去好久了,而我們現在是個女神比土地公還要多的年代。那些網路上別人口中的「女神」,你只能確認他是「女」,但怎麼樣都看不出來哪裡「神」。
在sunrise和sunset之後,前幾年Before Midnight 也上映了。即使男女主角都已經過了不惑之年,許多當時的浪漫和年輕時的衝勁稜角都已經在對話中漸漸消失。但你仍然可以從他們的對白中去辨認出來,當年那個女神仍然是那個女神。也許不再年輕,可是卻多了更多的柔軟眼神;也許臉上多了些許皺紋,可是卻有種在年輕的女孩子身上找不到的自信優雅。
謝謝她如女神般的存在,他永遠都不會知道,在地球另一面的這一端,有個男人從男孩開始,就一直把她放在心中一個很重要的角落,一直到現在。
(撰文:瑪莎,五月天貝斯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